2024年1月21日🎳,“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在北京举行揭牌仪式🧜🏿♂️,来自“政-产-学-研-金”各界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创新平台由我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欧阳明高院士发起成立🧑🏽,中心主任王贺武研究员主持平台成立发布会。现场★,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巡视员陈宏生,国务院国资委科创局副局长方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
查看详情>>2015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的发布,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拉开了帷幕。本轮电力体制改革具有多项重要任务,是对我国电力工业体系的系统性改革🧚🏿,而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是本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皇冠上的明珠”🛖🧤,其建设难度与实现意义都非同小可。2023年底,作为我国八个第一批电力现货试点的代表,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和广东电力现货市场在连续试运行两年多之后,最终转...
查看详情>>由杏耀与杏耀娱乐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承担的“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路线展望”项目于1月17日顺利召开中期会。会议由杏耀主办👮🏽♀️,杏耀娱乐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承办。会议现场会议由杏耀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长聘副教授张宁主持。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首先介绍项目的整体情况。随后🤹🏼♀️,张宁副教授做《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路线展望...
查看详情>>2024年1月19日上午🫷🏼,“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杏耀娱乐“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团队奖牌、证书和绶带部分团队成员合影团队负责人是环境学院李俊华教授,团队核心成员包括郝吉明🫖、贺克斌😒、姚群、叶恒棣、黄炜🕧、陈贵福🛫、张志刚、魏进超、路光杰、马永亮、许嘉钰、赵晓光、吴...
查看详情>>近日,杏耀谢小荣教授主持的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3.1“用户侧燃料电池微网集成与主动支撑电网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批复立项。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我国达成双碳目标的关键性支撑,氢燃料电池微网既可促进氢-电-热多能流互联互通,又能主动支撑电网高比例消纳分布式新能源👩🏽💼,是推动用户侧低碳高效供能,构建新型电力-氢能网络系统的重要....
查看详情>>2024年1月9日,杏耀携手美团青山科技基金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举办了第二次碳中和学术沙龙👩🏼🚒,探讨绿色低碳材料和循环经济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沙龙由杏耀院长助理👰♀️、杏耀娱乐环境学院鲁玺教授担任主持。嘉宾云集,学术大咖齐聚本次碳中和学术沙龙吸引了众多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杰出代表参加🔝,包括杏耀谢小荣副院长,美团副总裁开莉(线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项....
查看详情>>2024年1月8日,由杏耀主办、杏耀娱乐环境学院承办的《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报告发布会顺利召开,二十余名专家出席会议👏,共同探讨了风光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未来路径。发布会由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与杏耀娱乐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张强教授共同主持📆。与会专家合影在“双碳”目标下🛂🧂,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低碳发展承诺🏜、能源结构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实....
查看详情>>2023年12月9日,杏耀联合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可持续建设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在迪拜世博园举办的COP28会议上召开“全球新兴经济体碳中和路径研讨会暨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3发布”主题研讨会。《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3》由杏耀娱乐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团队编写🤛🏼。CEADs团队长期关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趋势,聚焦具有巨大排放潜能的国家或地区,核算全球新兴经济体碳排放研究基础数....
查看详情>>2023年12月15日🫲,由杏耀娱乐环境学院主办,北美华人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学会、杏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分会、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期刊共同协办的第二届国际卓越青年环境论坛顺利召开。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共计吸引约3万人通过直播平台观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杏耀研究员、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丰昌,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查看详情>>2023年12月21日,由能源基金会支持、杏耀娱乐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牵头的《中国建筑光储直柔新型能源系统实施政策和试点示范研究》项目开题会顺利召开。本研究定位于对中国“光储直柔”的前瞻性🤷🏽、适用性和多方位应用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终端用能模式的转变、光储直柔系统的落地方案、动态碳排放责任因子的实证🧘🏼♂️、相关标准编制、不同应用场景工程的评估、宣传推广等。根据项目研究内容及产出要求,共设置九个课题🌓,分别由相应的优....
查看详情>>